聚氨酯泡沫的生成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,它受聚合反应和发气化学反应所控制,而温度是决定化学变化速度的十分关键的环境要素。
因此,只有在一个确定的温度范围内,才能确定合理的催化剂用量,确定一个合适的配方及相应的工艺参数。
在比较正常的环境温度(20~28℃)下,原料温度应控制在(23±2)℃,最好控制在士1℃范围内。原料温度对发泡工艺影响很大。它将影响物料的起发速度、发泡反应和凝胶反应速度、物料的粘度变化等。
不过原料温度的上升或下降,对发泡好凝胶反应速度的影响程度是不相同的。温度升高,聚合反应速度的增加值比发泡(发气)发应速度的增加值要大得多。因此,随着原料温度的变化,调节两种催化剂用量时,不能同等倍数地减少或增加。
原料温度升高或夏天气温较高时,应适当减少催化剂用量,使发泡能在比较缓和的条件下进行。此时辛酸亚锡的减少量应多一些,胺的减少量应少一些。
原料温度降低或冬天气温较低时,应适当增加催化剂用量,此时辛酸亚锡应该增加的多一些,胺催化剂应该增加的少一些。
原料温度适当提高,可少用催化剂,增加发泡高度,但应适度。
若原料温度过高,则反映过快,使发泡难以控制,甚至有烧芯的危险。
若原料温度过低,则起发速度慢,而必须使用较多的催化剂,还会影响发泡高度。
实际上,最合适的工艺温度区间是因产品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的。例如,低密度和高密度泡沫,加填料和不加填料的泡沫,都有各自最佳的温度区间。为了保持生产的稳定性,只有在选定的温度区间内,去调整工艺配方和工艺条件,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。
不同的温度区间要有不同的配方及相应的工艺条件。